English

赵敦华:致力哲学史新写作范式

1999-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洁/文 吴易/摄 我有话说

哲学史家向来有两种写作范式,一种以编写者自己的理论视域为坐标,使丰富的哲学史材料变成某种哲学学说的论证凭据或既成理论的印证,这是“哲学家的哲学史”,是“主观的哲学史”,像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就是此类。另一种又称“素描式哲学史”,以被研究的时代的哲学概念为准,从史料和哲学论著的实际出发,尽量冷静客观地描述哲学的发展历程,少作主观判断,代表是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两类哲学史写作范式各有利弊,赵敦华的治史目标则是既坚持客观的态度又体现史家的学术个性,既如实叙述史实又显示史家的史识见解,他在国内的两本主要著作:《基督教哲学1500年》和《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中,都体现出这样一种史学理想。在学界,走马观花匆匆跨过中世纪哲学已成为不少哲学史家的共同做法,赵敦华却认为,只有中世纪早期才是黑暗的,哲学沦为神学婢女,而11世纪后则步入复兴时期。中世纪哲学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中改造、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对自然律、意志自由、善恶等伦理问题的研究尤其具有独创性,很多神学语境中讨论的问题后来合理地转化为近代哲学观念。因此,中世纪哲学具有从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过渡的桥梁作用,从而给了中世纪哲学应有的学术地位。

有趣的是,治西哲的赵敦华的治学方法却是很“中国”很传统的,他希望从治哲学史过渡为治哲学,用“注六经”的方法来“注我”,他不急于站到前台去说自己的话,而宁愿像冯友兰那样,通过别人说自己的话。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为中西文化交流多做些事,他认为两种不同渊源的文化要在正视“大异”的基础上求更大的“同”。

赵敦华1982年到比利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正致力于《西方哲学史教程》和《现代西方哲学史教程》两本书的写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